成都生物所邀请美国专家为蜀道申遗建言献策
来源:生态中心
作者:李月蛟
时间:2017-03-17
3月9日,为增加蜀道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工作的国际影响力,增进中美友谊,推进蜀道申遗工作,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罗鹏研究员邀请对蜀道有较深研究的美国Hope Justman女士、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经济领事Tisha Loeper-Viti女士对蜀道申遗建言献策,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召开了蜀道交流会。参加此次会议有蜀道申遗组织单位四川省城乡与住房建设厅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和3个技术支撑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申遗工作主要成员。
会上,四川省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主任杨世红首先介绍了蜀道申遗工作的背景及进展情况。蜀道申遗工作始于2014年,2015年1月蜀道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并受到了四川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16年4月22日,四川省政府成立了由尹力省长担任组长的四川省蜀道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能是协调解决蜀道申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研究制定蜀道申遗、保护和管理相关政策措施。领导小组成立后,蜀道工作正式进入冲刺阶段。目前,蜀道申遗初步成果已完成,并于2017年2月28日召开了蜀道申遗文本(初步成果)专家咨询会。
Hope Justman女士就其十几年徒步行走蜀道的丰富经历,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风趣幽默地讲解了她对蜀道的看法。她对比世界其他古道,对蜀道高度评价。她认为蜀道具有2300多年的悠久历史、优美罕见的自然景观和极具中国特色和保护价值的各种古老的文物遗迹,是世界上极为独特的古道;长城对世界而言是Great Wall,蜀道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也值得被称作“Great Road”。她还对蜀道申遗工作中保护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并表示热切希望蜀道申遗成功。Tisha Loeper-Viti女士也借机表达了美国政府对蜀道申遗工作的支持,并预祝蜀道申遗圆满成功。
罗鹏进一步介绍了蜀道的突出普遍价值(OUV),按照《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要求对蜀道提名地符合的8条标准进行了阐述。
最后,与会人员积极提问,踊跃发言,就申遗文本写作、蜀道的保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经过交流,技术支撑单位成员达成一致,要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扎实申遗工作基础,加强各参与单位间的合作与交流,齐心协力,共同推进蜀道申遗工作。
Hope Justman女士今年75岁,因喜欢贾宝玉,为自己取中文名为“贾和普”。从2001年第一次徒步蜀道,她几乎每年都要飞赴中国,短则2个月,长则4个月,以广元剑门关为中心,徒步寻找散落在四川、陕西境内的一段段古蜀道,至今已徒步行走蜀道多达18次。写作并出版了《中国古蜀道行走指南》(《Guide to Hiking China’s Old Road to Shu》),并因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传的纪录片《蜀道使者》成为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国人圈子中的红人,先后带领了几十位美国友人参加蜀道徒步行。2016年6月27日,她被聘为剑门蜀道国际大使。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