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成都生物所在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植物N素获取策略研究中获得新进展
发表日期: 2018-02-02 作者: 张子良 文章来源:生态中心
打印 文本大小:    

 氮(N)素是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生长最主要的限制元素之一,植物对N素的获取策略对森林群落稳定性和生产力维持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关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等背景下森林N素获取及其生态重要性已经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自20世纪初期开始,川西亚高山天然针叶林被大规模地采伐利用,随后在皆伐迹地上陆续营造大面积的人工云杉林,并已在该区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不同林龄的人工林恢复序列。目前对人工林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土壤理化特性及其自然更新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有关人工针叶林在恢复过程中植物N素获取策略变化规律研究甚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人工林生态学过程的深入认识及其可持续管理。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地下生态学学科组博士研究生张子良在刘庆研究员和尹华军研究员的指导下,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比较了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不同恢复阶段植物对土壤不同形态N素的吸收偏好差异,并定量分析了有机和无机态(铵态N和硝态NN素对植物N养分获取的相对贡献大小,以揭示亚高山人工林恢复过程中植物N素获取策略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尽管人工云杉林在不同恢复阶段植物均偏好利用土壤无机态N,但植物N养分来源中23%~44%来自于土壤可溶性有机N,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N是该区域人工针叶林植物重要的N养分来源。此外,随着人工林恢复的进行,植物对土壤N源的利用偏好由硝态N转变为铵态N,我们推测这可能与不同恢复阶段人工林土壤N素有效应性和植物生理特征差异有关。 

 研究结果近期已发表于国际土壤学期刊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科院拔尖青年人才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8071718300026 

1:人工云杉林恢复过程中土壤铵态N、硝态N和可溶性有机N对植物N营养的相对贡献 

    


电话:028-82890289   传真:028-82890288   Email:swsb@cib.ac.cn
邮政编码:610213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23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5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