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子弟兵
发表日期: 2008-08-14 作者: 陈笺 文章来源:综合办
打印 文本大小:    
    2008年 5月26日,成都军区政治部记者小梁来我所采访地震灾害中获救的部分老同志。老同志们向记者讲述了解放军冒着生命危险救援他们的动人故事,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每当听到老人们的感谢之声时,梁记者都要回答: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这句朴实简练的回答,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人民子弟兵的真正含义。
    “5.12”汶川大地震给同胞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山川、河流改变了面貌,道路、桥梁、民居和城镇瞬间成为废墟,受灾地区满目疮痍,人员伤亡惨重。暴雨、余震、滚石和泥石流更是雪上加霜。没有道路、没有通讯、没有电、没有水,灾区成为一座座孤岛。我所10多位老同志在绵竹汉旺镇云湖国家森林公园遭遇地震,三位同事不幸遇难,三位受伤。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老同志们的身心受到了严重创伤。
    面对险情,老同志们开始自救。然而,苍翠幽静的山路变成悬崖峭壁和一个个堰塞湖,不时有滚石从山上砸下……下山探路的人没有一个返回。在获救无望的情况下,他们掩埋好自己的同伴,抹去伤心的泪痕,鼓起勇气,为生存而斗争。在被困的第三天傍晚,突然听到有人在黑暗的树林中大喊:“有人吧?”“不会听错吧?”“不,又在喊。”“在这里!”老同志们看见几位身穿迷彩服的年青士兵出现在面前,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解放军,解放军来救我们了!”老同志们激动地奔向解放军,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这是解放军来救援被困老同志的尖兵。“晚上,天下着雨,阴冷而潮湿,战士们围着篝火席地而坐,而我们却在帐篷中休息,战士们都穿得非常单薄啊。第二天,战士们一边在丛林中和悬崖边开路,一边抬着伤员,扶着我们下山。为了不让我们再次受到伤害,一付担架由六位战士抬着。在一些危险路段还要背着我们走,或者战士们站在悬崖边,保护我们安全通过。战士们硬是在没有路的山上辟出了一条路,把我们安全地送到了清平乡。”“战士们都非常年青,最小的才十六岁,他们吃苦耐劳,不怕牺牲,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些可爱的战士,我们都非常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因为我们是人民子弟兵。”每当老同志表达感激之情时,小梁都会这样回答。
    “不用谢……因为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多么朴素的语言。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以血肉之躯救护着我们的同胞;他们没有过高要求,却总是把平安留给人民,把危险留给自己。是啊,若是没有这样一支人民的军队,这次地震不知还要吞噬多少无辜的生命。是解放军冒着死亡的危险从废墟中救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解放军冒着泥石流和山体坍塌的危险第一时间进入地震的核心区汶川、“孤岛”茂县救援;是解放军冒着溃坝的危险解除了唐家山堰塞湖对数百万民众的威胁;是邱光华们冒死救援我们的受难同胞。
    他们也是人。是丈夫,是父亲,是儿子。有多少父母在祈祷儿子的平安,有多少妻子在盼望丈夫的归来,有多少儿女需要父亲的关爱,有多少父母在盼着儿子救援。但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救援他人,并为之付出了生命。这就是我们的子弟兵。每当国家遭遇重大灾难,都是子弟兵冲在最前面,在唐山的废墟中,在大兴安岭的火海中,在汹涌的洪水中,在严重的雪灾中,都有他们坚强的身躯,在冲锋陷阵,在拯救生命,保护财产……。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子弟兵。
    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有这样的守护神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三岁小朗铮被从废墟中救出后,他用他那稚嫩的小手向救援他的解放军叔叔敬礼。这不是偶然的,这是人民的心声,也是我们对人民子弟兵最诚挚的谢意。
    “人民子弟兵”就意味着生命、安全、坚强、力量、友爱、奉献……
 

电话:028-82890289   传真:028-82890288   Email:swsb@cib.ac.cn
邮政编码:610213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23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5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