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绝壁上筑起的生命长城
发表日期: 2008-08-03 作者: 张健 文章来源:
打印 文本大小:    
  “是!首长!保证完成任务!!”...洪亮而英气十足的回答,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特有的气质,这就是抗震救灾英雄,陆军炮兵某部18团少校、军校博士、装备处处长赵岗在接受使命时坚定而有力的回答!
  2008年5月15日上午,当某集团军军长周小周军长惊闻我所十多位专家被困在绵竹市汉旺镇清平乡境内云湖森林公园,并且几天来音讯全无的消息后,立即与我所领导一同前往绵竹市抗震救灾最前线,派出80多名战士执行救援任务。他告诉战士们:“我们有十多位科学院的专家被困清平乡云湖森林公园,必须马上营救!我知道前面的路十分艰险,任务非常艰巨,但同志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在第一时间将专家们救下来!而且要保证我们的专家不受新的伤害!安全地将他们护送回来!同志们有没有信心!”“有!!”士兵们坚定而有力的回答回荡在山谷之间!军长随即将赵岗叫到身边,进行了简短的布置和叮嘱,并命令他为执行此次进山营救任务的指挥官。
  作为一名曾经当过兵的我,随着赵岗“部队一分钟准备,只带给养,干粮和水!大家轻装前进!!”的命令,亲历了这场生死大营救。
  地震几天来,清平、天池几个山区乡镇一直没有消息。由于地震的影响,通往清平乡的道路已被严重的山体滑坡和塌方所掩埋,与外界联系的公路完全断绝。由于没有路,山下的绵远河就成为通往清平乡和云湖森林公园唯一的路标,我们只能沿河徒步急行。
  赵岗带领着部队,带头跳下了路基,义无反顾地踏进冰冷的溪流中跑步前进。不过区区50米,他的裤腿已湿,军靴已成为水鞋,“叫后面的士兵们用脚尖插水,不要带起太大水花!”随着命令的传下,士兵们如脱兔一般,左右摇晃着身体,飞快地在水中前行。
  一处巨大的塌方挡住了部队前进的道路,河中布满了卡车那么大的山石。没有别的选择,队伍只能攀岩通过。为防止山上的飞石伤人,赵岗将部队第一次集结,“分为7-10人一组,分组通过!”事后我才知道,正是有了这条命令,部队才避免了伤亡。他带领着先遣小分队第一个冲上了这道生死带。当他爬到高处,观察了一下塌方的山体,指挥着部队:“下一组跟上!”一组又一组战士安全地通过了。我和另外5个战士分为一组,由一名排长带队,在赵岗“下一组!!”的命令声中,快速跑到大石山前。由于石头太大,我感觉自己已成为战士们的累赘,身轻如燕的战士们一蹭一跃,就可以翻过大石,而我却笨重如牛,攀爬缓慢,战士们连拉带拽,帮助我爬到高处时,赵岗跑来,“有没有受伤!”“没...事...!”我吃力地回答。这时的我已是满头大汗,腿脚发软,气喘嘘嘘。
  “一定要保护好地方的同志,不能让他受一点伤!!…”当赵岗确定我没有受伤后,将那位排长叫到旁边吩咐,要他照顾保护好我。我隐约听到他的交代,内心升起无限的激动和感慨,“最可爱的人,就是人民解放军!”
  来到一段飞石较少的公路上,我与赵岗有了短暂的交流后才知道,他叫赵岗,毕业于陆军学院,博士学位,现任团里的装备处处长,两天前由于汶川大地震,连夜从云南赶到绵竹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现在正执行留守任务,保障前方大部队的物资供给。当他正从汉旺将干粮和水搬运至沟口时,被军长叫住,去执行这项光荣而艰巨的特急任务。更有缘的是,我当兵时的部队与他现在的部队所在地是在同一城市!由此我们的距离更近了,我也成为他嘴里的“张处”了。
  来到楠木沟,部队第二次集结,“同志们!往云湖森林公园的路从这里进去,前面的路会更艰险,我们一定要不辱军人的使命,不惜一切代价,保证第一时间将我们的专家救下来!”“下面还是按分组,前进!”我抬眼望去,远处的“路”已由于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和塌方成为新造的“山”,悬崖峭壁之下就是山体滑坡堵塞形成的堰塞湖,湖里布满面目狰狞的巨石。爬在绝壁上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要是一不小心脚下打滑,人掉下去,将是怎样的状况,真是不堪设想。
  又是赵岗带领着突击小分队第一个试探着前行,为后边的部队探路。在这里手脚并用时还要将身体努力贴近山石,找准相对稳定的岩石,保持平衡和重心,才能一步步向前挪动脚步。手扒在锋利的岩石上,一抓就是一个血口。我们小分队可爱的小战士王鹏(事后才知道他的姓名)发现我没带手套,连忙将自己的手套塞给我,“那怎么行?我不带,我自己能行!!”“必须带上!不然伤了,我们没法交代!!”经不住几名战士的恳求,我含泪带上,心里却不是滋味。
  一路行来惊心动魄,只想着尽快赶路救人。“张处!看!那边就是云湖森林公园正门!那辆大客车可能就是专家们的吧?!”正行进于半山腰丛林中的我被赵岗这一通话惊醒,没听清他下边的说什么,我连忙抬眼向对面望去,“云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牌坊已严重歪斜变形,仿佛向世人述说地震的可怕。牌坊前约100米左右,有辆大客车,车身上“亚细亚”的蓝色字样清晰可见,车身已经受损,比起它前后被砸坏车辆的命运,它是最好的了,也暗示着我们此行救人行动必将取得成功。赵岗已看出我心里的焦急“我已经派几个士兵前去探查,看看正门的山路能不能上,放心,不会有事!”“好!好!”我回答着,只盼着消息早点过来。
  “部队原地待命,补充一下体能,吃点干粮,喝点水!”“以后吃干粮,喝水,必须报告!”赵岗下令。“是!!”士兵们回答。 “给张处拿水和干粮!”对于战士们按量分配,我有些汗颜,因为我已早早地喝完自己带的两瓶水,没带干粮,但我却吃到了一生中最好吃的米花糖和威化饼干。
  “你有没事哦!受伤没有?”他知道,就在刚才,我们小分队行进中,翻越一个较大堰塞湖的滑坡面时,余震引起的又一次塌方一定给我带来不小的惊吓。“还好有你指挥,真的要谢谢战士们,不然我的小命就要交待了。”余震塌方时地动山摇、飞沙走石的恐怖情形又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还好你反应快,谢谢你!赵处!”,“你们怎么样?没事吧?”我问,“我们部队没有损伤,都非常好!”“真的要感谢有你这么好的指挥官!”我对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指挥得力作风的敬佩之情由然而生。
  “报告!”探路兵回来了!赵岗和我详细了解了探路兵所见情况,临时召开了一个现场会,通过赵岗的分析,云湖森林公园正门两边山体已严重滑坡和塌方,土石方量非常大,如果仅靠我们这80余人,得需要2-3天的时间,而且前程未卜。大客车内无人,没有血渍,估计人已上山。现在需要了解的是,是否另有通道可以上到云湖森林公园?通过战士们询问外逃的当地灾民,知道在清平乡里边原来有一条可以进入云湖森林公园的崎岖山路,沿途的山是泥巴山,可能地震没有对它造成很大的损毁,但是要进入原始森林,也要到清平去找向导。赵岗说他们团长正带领100多名战士在清平乡执行任务,于是我们决定先与大部队汇合,找向导,上山救人。因为我们对当地地形根本不了解,只是听灾民说,心里还真没底。
  “部队立即出发!”,为争取时间,我们又淌过了湍急异常的河道,冰澈刺骨的溪水在我们的腰间流过。他率先涉过齐腰深的溪水,用背包带做成过河的绳索,让战士们抓住这道生命之索鱼贯渡河。原始森林里,他顶着、扶着、拽着士兵们往上攀爬。沿途根本没有了路,往往远处看见可以渡河的地方,当我们到达时已过不去,只得重新开辟新路,这时他总是行进在部队的最前边。正是有了他的带头,战士们奋力往上,抓着藤条、树枝,一个拉着一个,使困难一个个被我们踩在脚下,希望已渐渐升起!!
  “清平到了!!清平到了!!!”我们用了近8个小时的时间,到达了清平!战士们已是筋疲力尽,但还是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欢呼着!可眼前的惨景和背负的使命立即让战士们鸦雀无声,到处是倒塌的房屋,断壁残檐,山石从山顶滚落洞穿房屋的痕迹清晰可见...四处奔逃的家畜,万籁俱静,只有风声仿佛述说着刚刚发生的悲惨故事...
  赵岗派出的通信兵也与周洪许团长所率大部队联系上了。
  当赵岗准备找向导打探是否有去云湖森林公园山路的时候,周团长赶来了,说清平乡政府抗震救灾办公室已经将向导找好,并已将大部队集结,现在就商量下一步行动计划。周团长坚决不让我上山“你看,我的部队,我都让他们原地休整。我这还有100多人,准备马上与向导一同上山救人,保证不会让专家受到新的伤害!你必须原地休整!”“我们准备立刻上山,争取连夜救到专家后返回!”“你和赵处在指挥部准备一下!明天一早,我们部队一定不惜一切代价,安全地将专家护送回绵竹!”不等我插话请求,周团长索要了山上被困人员名单,命令部队“出发!!”同时命令赵岗将我送回指挥部休息。生死营救的接力棒被周团长毅然决然地接了过去!
  一个不眠之夜在清平的空地上度过...
  第二天一大早,赵岗就带着休整一晚的战士们跑步进山接应周团长。
  而我只能焦急地等待着...
  “到了!”“到了!!”12时左右,随着赵岗通信兵的到来,我欣喜若狂地奔进山口,“赵所长!”“高老师!”“李部长!” ...只见赵岗抬着担架,已是气喘嘘嘘,满面是汗,军衣已被汗水浸透,对想替换他的士兵和我说“没事!没事!!”“不用!不用!!”
  一阵忙乱过后,被困的伤员及其他专家被士兵们安排进临时帐篷好好休息,为了不让山风吹着疲惫的伤员和获救人员,士兵们用民房中的床垫做成了墙,自己则成为墙柱,为我们的专家们遮风挡雨。此时不见了赵岗,团长说他去执行新的任务了。
  “轰、轰!轰!!”随着直升机的轰鸣,人们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时,我除了兴奋之外,心里还多了一份酸楚,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就此一别,不知何时相见!我四处找寻着赵岗,直到快登机时才见他从山路那边跑来,“赶过来送你一程!”“不能再陪你走一次死亡之谷了,好好保重!!”,“一起穿过死亡之谷,就是好朋友,就是一家人!!你也好好保重!!”我说。
  透过直升机的窗口,我看见了赵岗灿烂的笑容,不停向我们挥手...
  我已是热泪盈眶,真想再与你一同走过死亡之谷!兄弟保重!愿好人一身平安!

电话:028-82890289   传真:028-82890288   Email:swsb@cib.ac.cn
邮政编码:610213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23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5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