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研成果 > 成果概况
岷江上游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研究与示范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国西部重点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课题“岷江上游山地退化生态系统重建技术与示范”,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西部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岷江上游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试验示范研究”,以及四川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国西部(四川) 脆弱生态区恢复重建技术与示范”,简称“岷江项目”。

  “岷江项目”系统开展了岷江上游高山林草交错带的特征与退化过程、亚高山针叶林生态恢复过程、中山带低效林评估与生态恢复理论和技术途径、干旱河谷复合农林模式理论等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过程与机理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对生态系统人工与自然恢复过程的比较生态学研究等具有创新性。该成果获2006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我国西部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岷江上游地区,建立了拥有2大系统(恢复系统、保障系统)的3段示范区(亚 高山、中山、干旱河谷),构建了3大类13个生态恢复重建组合模式,提供了适宜的试验示范技术体系22套,并编制了技术应用指南6套,果、蔬、药栽培技术体系(SOP)11个;筛选出43个适宜于生态恢复的乡土阔叶树种,繁育优质苗木3050万株;建立了130余亩植被恢复与优良经济植物的繁育基地和400余亩的草种基地,建立示范区2万多亩;试验示范区造林苗木栽植成活率达到85~90%,保存率达到85~88%。岷江上游生态恢复重建技术体系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已推广面积80万余亩,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带动了山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边远山区创造了新的增收渠道,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相关技术体系与模式推广应用和时间推移,该成果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必将更加显著,这不仅会有力促进整个岷江上游山地生态功能恢复,而且对长江生态屏障建设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电话:028-82890289   传真:028-82890288   Email:swsb@cib.ac.cn
邮政编码:610213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23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5370号-1